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專投國內策略性服務業:帶資金.串資源.助轉型

鮮綠農產科技

  • 2016-11-23

圖片,鮮綠熊亞萍董事長(左3)與公司團隊。
  • 鮮綠農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ogo
  • 公司名稱:鮮綠農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負責人:熊亞萍
  • 成立年份:2014年
  • 員工人數:32人
  • 屬策略性服務業產業別:其他服務業(流通服務業)
鮮綠農產科技邁向農企典範

回顧2014年的11月,也就是「鮮綠農產科技」甫走向農企化後的第四個月,該公司載著剛剛採收的水果玉米,浩浩蕩蕩從西螺前進台中參加一場公益園遊會;只見鮮綠的攤位圍滿大量人潮,爭相品嚐新鮮美味的水果玉米,且不時傳出「好甜~怎麼會那麼甜」的讚嘆聲,更不時可見一個個幸福洋溢的笑容,結果還不到園遊會結束收攤時刻,上千支水果玉米已被搶購一空。

前述場景,其實不僅一次發生在園遊會場合,不論展會、美食休閒景點,甚至是隨處可見的超商、大賣場,都曾出現許多消費者為了這支「像蜜水梨的玉米」而傾心著迷之例,也為了水果玉米「皮薄細緻、一咬噴汁」的特色而嘖嘖稱奇;所以也就不難理解,何以鮮綠生產的白美人牛奶水果玉米,能夠締造每15秒售出1支的農產奇蹟。

另外,在中華民國第十四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國宴當中,安排在第四道的「百合有機綠時蔬」,箇中內含的紫玉米、甜玉米,都是由鮮綠公司所供應。

事實上,鮮綠在未走向農企化之前,即是老牌的「鮮綠食品農產行」,過去幾年靠著一群深具熱忱的年輕人努力,便已獨慧眼引進水果玉米,而且說服超商願意與他們洽談合作事宜;只不過,當時有幸嚐到水果玉米滋味的人,其實並不多。

就在某一天,甫離開金融業、鞋業等職場的熊亞萍,因獨自在家感到肚子餓,習慣性打開冰箱,看見由丈夫(當時服務於『鮮綠食品農產行』)帶回家的一堆水果玉米,順手拿出一支來品嚐,一咬頓時爆漿,使她大感驚喜,心想「世間怎有如此美味的玉米」,立即撥電話給遠在西螺農場的先生,請先生用最快速度載她前往農場,讓她好好見識新鮮美味的水果玉米。

這一段因緣際會,讓過去一年多來,從未正眼瞧過先生所帶回玉米,也從未認真聆聽先生對此玉米大力誇讚的熊亞萍,進入了她備感陌生的農產領域,意外擦出奧妙的火花,使她成為日後鮮綠的董事長,藉由斥資取得玉米種子的獨家供應權,輔以饒富創意的農民契作關係,讓玉米事業就此發光發熱。

一條龍產線 減少耗損創造最大經濟價值

熊亞萍接續訴說當年往事,當年她眼見一群有活力的年輕人,採收了一堆玉米卻不擅於行銷,心想長此以往下去不是辦法,於是聯繫過去在職場熟識的友人,一個推薦一個品嚐玉米,結果大家都被爆漿的超甜口感所深深吸引;由於當時鮮綠已經知名連鎖超商搭上線,並引進了國內首見的真空玉米棒的製作技術,也開始推動生產履歷管理,因此熊亞萍與友人一致認為,水果玉米的後勢大有可為,故而討論企業化事宜,期盼集結各方的共同力量,讓這個極具賣相的商品,得以儘速開拓市場。

黃金玉米棒

於是乎,鮮綠農產科技公司就在2014年7月正式成立,由熊亞萍出任董座一職,當下她也決定,以每年投注高額代價,從日本獨家代理水果玉米種子並閉鎖三年,不將這批種子投放到市場公開販售,而是藉此作為發展農民契作關係的籌碼,凡是願意與鮮綠合作生產玉米、成為鮮綠「外部同事」的小農,均可接受鮮綠的輔導,且一併獲得生產所需的種子。

在此同時,熊亞萍也積極導入公司治理制度,包括把共計將近400公頃的玉米農田,全數導向產銷履歷化,以及落實包裝機械化,換言之,舉凡玉米的生產、加工、包裝,都在一條龍的管理機制下運行,藉以減少耗損,創造最大經濟價值。

她進一步解釋,大家都很羨慕鮮綠,不僅能供應兩大超商黃金玉米棒,也開始針對知名福利中心、大賣場供應兩支一入的生鮮玉米,殊不知這些生意並不好做,只因為強勢通路對於品質要求甚嚴,因此鮮綠自田間回收玉米後,必須加以分級,擇優供應給超商、福利中心或大賣場,但最終必定有不少遺珠之憾,為避免這批仍可食用、只是外觀欠佳的玉米,徒然遭到耗損,鮮綠必須設法為它們找出運用價值,譬如製作成玉米粒,抑或透過創新研發繁衍出3支一入的玉米罐頭、玉米爆漿飲、複方玉米鬚荼…等等不同商品,以期增加去化管道,有了企業化運籌機制,也讓一連串的操盤運作計畫,得以按部就班循序落實。

至於被選定供應給超商的頂級玉米,則需歷經手工剝葉、清洗、套裝、拉真空、高溫熱穿透、急速冷凍、進入冷藏庫等繁複程序,最終再透過冷凍宅配運送給超商業者;為確保相關流程的順暢運行,鮮綠不僅大手筆推動新廠房的興建中,也歷經土地合法化程序,更新自動化挑選、包裝設備,箇中含有無菌庫房空間,及全自動化配送帶,亦基於強化公司治理之所需而導入ERP系統。

田間管理App化 嚴控品質

從「鮮綠食品農產行」蛻變為「鮮綠農產科技」,其間尚有一項令人印象深刻的轉變,即是將高科技帶入田間管理。熊亞萍說,鮮綠標榜全無農藥殘留,因此採用費落蒙工法發揮趨蟲效果,另一方面,該公司也與農試所育成中心合作將田間管理全面App化,並運用感測器持續蒐集有關土壤狀況、氣候等資訊,以利農民能藉由科學化系統的輔助,精準判斷出最合宜的播種時間。

「藉由科技化田間管理,已為鮮綠創造了諸多效益,」熊亞萍接著指出,一方面鮮綠成功拉高了同業的競爭門檻,二方面亦將農民退出的門檻徹底拉高,三方面則有助於確保品質均一,凡此種種,都成為爾後鮮綠營業額快速增長的關鍵因子。

鮮綠邁向農企化屆滿一年後,營收年增率高達50%,同時獲利績效也不俗,再加上有App化、系統化經營機制加持,故熊亞萍認為鮮綠已經算是「農業界最小的大公司」,這句話,也充分彰顯了她的旺盛企圖心;主要是由於,經過這段期間的運作,她發現玉米獲利雖好,但帶來的營收不算大,只因玉米並非國人的主食,且台灣市場小,所以終究會遇到營運拓展的天花板,要讓鮮綠跳脫小型市場,一步步成長為「中型的大公司」,包括產值、股東權益報酬率(ROE)都有必要繼續尋求突破。

在此前提下,鮮綠決定與國外大型貿易集團簽約合作,並成立合資公司,未來將由鮮綠扮演台灣與新加坡、香港之間的農產品運銷平台,除了輸出生鮮的牛奶水果玉米、熟食的水果玉米棒等產品外,也將一併輸出其他農產品。

另值得一提的,目前鮮綠不僅種植玉米,也栽種了馬鈴薯、毛豆、芋頭等其他根莖類作物,惟產量並大,但它們連同生鮮玉米、玉米筍等其他農作物,都是鮮綠網購平台所流通的商品項目,而現階段網購事業約佔鮮綠整體營收的8%左右。

輸出海外 挑戰國際盃

鮮綠邁向農企化

而在鮮綠邁向農企化的過程中,台灣新光國際創業投資公司不僅結合經濟部「加強投資策略性服務業實施方案」,挹注鮮綠所需之營運資金,也協助建立董事會流程、股東會流程,並協助建置經營團隊,可謂鮮綠高度倚重的夥伴之一。「加強投資策略性服務業實施方案」乃為促進我國服務業發展,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特匡列100億元,委由經濟部負責推動,專款用於投資國內服務業之政府投資方案。由國發基金與民間創投共同搭配投資,借此引導創投資金挹注於產業,除挹注資金,亦希望增加我國服務業就業機會,協助服務業者朝國際化及科技化發展。由國發基金與民間創投共同搭配投資,改善過往民間創投業者對於風險高及變動大的服務業躊躇不前,導引民間投資,以協助服務業者籌資。該計劃所投資之標的,皆經過專業創投之評估,具有長期發展潛力,與產業具有高連動性,足以發揮帶動相關垂直及水平產業產值提升之企業。

新光創投表示,當初之所以決定注資鮮綠,乃是預期此項投資案蘊含眾多潛在效益所致。首先,鮮綠在通路端連結連鎖通路、網路、冷藏、倉儲、加工製造等業者,在生產端則連結農業原料、農民、產銷班、農業科技等業者,已然涵蓋一二三級產業,故而產業關聯性甚大,產值也相當高。

其次,所謂契作,無疑是確保農民收入的良善制度,而鮮綠在於契作的操作成效相當理想,目前已擁有200位契作農民,一來結合產銷班、倉儲與品牌,二來則在後端導入更多銷售人才,配合青年返鄉政策,帶動青年農業就業成長,所以就業規模堪稱不小。

更重要的,鮮綠已與國外大型貿易集團對接,即將把包括生鮮玉米、熟食玉米棒在內的多項農產品銷往港澳、新加坡等市場,期初每個月輸出一貨櫃的量;展望今後,鮮綠針對較港澳、新加坡更大的市場,亦已研擬相關佈局計畫,因此極具備高輸出潛力,足以帶動營收獲利穩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