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專投國內策略性服務業:帶資金.串資源.助轉型

瑞德感知

  • 2024-06-24

瑞德感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瑞德感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ogo
  • 公司名稱:瑞德感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負責人:陳寶琳
  • 成立年份:2013年

助股東結構調整,奠穩健經營根基
瑞德感知與兆豐管顧共創美好前景

火災發生瞬間的黃金30秒內,你必須做出正確逃生判斷。瑞德感知科技公司打破傳統,將顯示固定方向的逃生指引燈改為動態調整,一旦發生火警,系統便會立即規劃出一條最安全的逃生路徑,避免被誤導走入危險之境。雖創業維艱募資不易,幸而有兆豐管理顧問公司與「加強投資策略性服務業推動計畫」的加值,且亦師亦友般從旁協助,將瑞德感知科技公司打磨成漸露光芒、極具潛力的明日之星。

▲盼提升大型建物安全的瑞德感知科技公司,是台灣第一家將物聯網大數據分析技術導入消防產業的新創公司。

台灣地狹人稠,都會區住宅大樓愈蓋愈高、愈蓋愈密,群居人口隨之增加,一旦遇到火警,消防設備與逃生系統是否堪用,便成了最需關注的課題。2024年5月,新竹市28層超高住宅大樓的「晴空匯」發生火災,2名消防員不幸殉職,300多名住戶遲至隔日下午才全數脫困,成為台灣近年傷亡最嚴重的高樓集合式住宅火警意外。

「即便打開手電筒,視線依舊模糊,找不到逃生動線……」住戶之所以如此表示,正因為火災當晚「晴空匯」全棟斷電,排煙系統無法啟動、找不到逃生出口,加上逃生樓梯間沒有窗戶、頂樓逃生門關閉,造成民眾難以脫身。

動態逃生指引,避免誤入險境

「我們的動態導引號誌配有90分鐘不斷電源,高於消防法規!」自信介紹自家產品的,是瑞德感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寶琳。他說,根據《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規定,標示燈及避難方向指示燈的緊急電源,如遇總樓地板面積逾5萬平方公尺、總樓地板面積超過3萬平方公尺的高層建築物,以及總樓地板面積1,000平方公尺以上的地下建築物,其緊急電源就需能有效運作60分鐘以上。

陳寶琳口中的動態導引號誌,絕不只是建築物逃生出口上常見、僅會發光的指示燈而已,搭配瑞德感知科技公司自主開發的智慧疏散主機,系統會將收集到的溫度等資訊,自動執行「火災成長演算法」與「智慧疏散演算法」,透過大數據分析將複雜的大型、高樓密閉空間評估各處危險程度,計算出最安全的逃生路徑,並遠端控制動態導引號誌,為民眾指引正確的逃生方向。「火災警報響起,民眾只能得知有災害發生,卻無法辦別火源在哪;濃煙密布時,即便找到逃生出口指示燈,你也很難確保門推得開,抑或推開門後,會是一個安全的空間⋯⋯」

成立於2013年的瑞德感知科技公司,非常清楚火場資訊不明是傳統消防系統最大的癥結,因而致力於用科技解決社會問題,期望有效降低人員傷亡,提高公共場域安全,「『晴空匯』的不幸其實可以避免,若消防人員能在第一時間掌握危險區域在哪,相信就可降低悲劇發生的機率。」

▲瑞德感知科技公司的「動態導引系統」能透過大數據分析將大型、複雜場域,評估各處危險程度,計算出最安全的逃生路徑,並遠端控制動態導引號誌,為民眾指引正確的逃生方向。

財務狀況吃緊,經營暴露危機

2011年,是「智慧型災導引系統」大放異彩的一年。陳寶琳的兒子陳碩鴻與他的團隊以第一代模型「Right, This Way!」打敗全球35萬個對手,拿下微軟「潛能創意盃」全球第一名的技術與創意。賽後評審建議他們趁年輕創業,讓發明走入商業模式,於是在眾人鼓勵下,陳碩鴻選擇一畢業就創立瑞德感知科技公司。

「當時團隊所開發的硬體設備,就是我幫他們做的,去紐約參賽也是我陪著去,他們的創業基金,也是我先出的,」陳寶琳說,自己教了36年的書,2014年從技術學院教職退休後,便帶著太太到處遊山玩水。當時的瑞德感知科技公司都是交由兒子及他的團隊經營,自己從未過問。沒想到2018年竟被「召回」公司,希望換他接手管理。「孫副總要求我一定得到公司坐鎮⋯⋯」陳寶琳口中的孫副總,正是兆豐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孫敬玟。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讓原本已計畫好要跟老婆到歐洲旅遊享受人生的陳寶琳,竟在出發前喊了暫停?「那時的瑞德感知科技公司,可謂一團混亂,」孫敬玟說,兆豐管理顧問公司於2016年開始接觸瑞德感知科技公司,經過評估後,2017年決定投資。然而孫敬玟也發現,這家產品極具競爭力的公司,經營管理卻出現不小問題,「不斷擴張的人事、行銷等超過千萬元的營業費用,並非當時收入僅兩、三百萬元的瑞德感知科技公司可以負擔的。」而那時將退休金、房屋抵押金全部投入的陳寶琳,還是監察人身分,對於公司的營運並不清楚,甚至不知道公司過去連董事會、股東會一次也沒開過。

「事實上在我們加入之前,當時年輕的經營團隊已經開始出售瑞德感知科技公司的股票替公司籌錢⋯⋯」雖期望將瑞德感知科技公司打造成為Yahoo、Google那般令人嚮往的工作環境,好招募更多優秀人才加入,然而沉重的營運資金早已壓得瑞德感知科技公司喘不過氣。

看好未來發展,用心雕琢璞玉

成立於2002年的兆豐管理顧問公司,是兆豐國際商業銀行百分之百的子公司,旗下有兆豐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全球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與兆豐成長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總管理基金規模近新台幣30億元,投資家數約121家。「我們的投資標的以製造業為主,約占總投資資金70~80%,包括半導體、資通訊、光電、電子零組件,亦協助醫療產業升級,另服務業也是公司的投資項目之一,」孫敬玟表示,兆豐管理顧問公司會隨產業發展趨勢調整投資目標(例如現今較夯的綠能環保與AI產業),亦配合政府產業政策調整創投標的,像是「5+2產業創新計畫」欲推動的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生技醫藥、綠能科技、國防及循環經濟等。

「其實每個投資案我們都會先就該公司的營業計畫、經營團隊進行評估,接著針對產品和技術層面加以考量,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得看他們的財務規畫及未來投資報酬率是否穩健。」不僅如此,股東結構和諧與否也是孫敬玟著眼的重點,「因為這些人的身分,不僅關係著利益的分配方式,更影響了公司的治理、決定公司日後是不是能健康發展。」

問及當初為何看中瑞德感知科技公司這塊璞玉?孫敬玟不禁莞爾一笑:「的確,那時的他們,不但是塊未經加工的玉,更是一塊急需雕琢的玉。」原來2016年,瑞德感知科技公司以「動態導引系統」消防設備榮獲德國「iF設計獎」(iF Design Award),成為台灣第一個得此殊榮的消防產品,這讓從報章雜誌獲知的孫敬玟十分好奇:「一家小公司除了擁有獲獎實力,其產品無論在台灣甚至放眼全球亦具競爭力!」於是她致電接觸,希望能進一步了解,「坦白說,中小企業尤其像瑞德感知科技公司這樣的新創公司,不佳的財務狀況對創投方而言並不罕見,我們是真的看中其未來發展性才決定投資的。」

▲全天候24小時接收國震中心訊息的地震預警系統,能在2秒內即時接收與發報訊息,告知民眾當前災害資訊。

幸有計畫加持,度過燃眉之急

「跟一般新創不太一樣,我們不只要搞定軟、硬體的開發整合,因爲產品涉及消防法規,光要通過核准就曠日耗時。雖曾對外募資,但對方評估後認為獲益時間過久,最後取消挹注。幸而後來有孫副總的加入,否則當時的瑞德感知科技公司有可能撐不過⋯⋯」陳寶琳感激說道,正因有兆豐管理顧問公司這一場「加強投資策略性服務業推動計畫」的及時雨,瑞德感知科技公司才得以「頭過身就過」。不只如此,孫敬玟更好言相勸要年輕的經營團隊趕緊找來陳寶琳接手管理,並建議從精簡人事、搬遷辦公室做起,進而協助他們定期召開董事會、股東會,「那時的瑞德感知科技公司無論是管理、財務、人事,在孫副總眼裡都是不合格的,但她總是耐心的幫我們確認發送出去的會議紀錄、指導如何撰寫標案公文,如何正確製作會計帳目,甚至媒合銀行端取得貸款,領著公司一步步的穩健經營。」

一段「感情」,只有單方面的付出是不夠的。事實上兆豐管理顧問公司也在過程當中看見瑞德感知科技公司的改變與努力,「2019年陳董帶領團隊拿下與中央氣象局及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合作案,開發出能將地震速報預警訊息於數秒內傳至使用端的『智慧防災預警整合系統』,解決了公司的燃眉之急。」孫敬玟指出,從減法開始,瑞德感知科技公司雖看似捨棄許多,尤其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更被迫放棄多個合作案,但也正因有這段暫停重整期,營收終於有了顯著的上升,甚至翻倍成長,「光有『加強投資策略性服務業推動計畫』的加持是不夠的,若沒有陳董與瑞德感知科技公司團隊的努力改變,不會有如今這般可喜可賀的成果。」

▲有了孫敬玟(左)亦師亦友的從旁協助,加上陳寶琳(右)與團隊的不斷努力,已讓瑞德感知科技公司的獲益有了顯著的躍進。

形塑「關係資本」,攜手邁向雙贏

提及「加強投資策略性服務業推動計畫」對於瑞德感知科技公司的助益,陳寶琳表示,因為該計畫有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的支持,對於公司而言猶如獲得強而有力的背書,「當客戶得知我們是計畫內的一員,除了對我們的印象加分,也提升對瑞德感知科技公司的信任。」尤其透過計畫,得到兆豐管理顧問公司協助的瑞德感知科技公司不但調整了自身的體質,還獲得許多過去鮮少接觸的人脈,「像是兆豐管理顧問公司會介紹一些曾經創投過的大企業或大商場給我們認識,這對公司來說無疑是客源開發最好的捷徑。」

孫敬玟客氣說明,其實兆豐管理顧問公司鮮少介入公司之經營管理,「然而我們格外重視企業的股東結構是否和諧,尤其不同發展階段需有不同的結構調整,一家公司若只單純仰賴親朋好友的資金投入,營運難有顯著躍升,若有興櫃、上市櫃的打算,那就更需適時引進法人,才能有圓夢的可能。」不過就實際情況來看,兆豐管理顧問公司給予瑞德感知科技公司的協助,已比計畫案所挹注的資金多更多,從接觸到合作所累積、展現的「關係資本」,提高了合作成功的機率,更讓一家極具發展潛力的公司得以度過危機,找到邁向未來的可能性。或許有天,瑞德感知科技公司將會成為一匹飛越奔騰的「獨角獸」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