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鴻系統
-
2024-08-07

- 公司名稱:億鴻系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負責人:張家豪
- 成立年份:2007年
引入手邊既有資源,助攻延伸發展的可能性
億鴻系統與新橋聯合攜手打資源戰
缺電、缺能源,一直是近年困擾台灣的議題,但只要透過盤點、蒐集能源的使用與消耗的數據,就能找出問題的癥結,讓能源能有效的被利用,更是強調永續的現今聰明的選擇。從ICT起家,發展至AIoT,且擁有服務外銷國際化優勢的億鴻系統,在獲得新橋聯合引入國發基金加持下,2016年毅然跨入智慧能源管理系統領域,不僅已是提供能源解決方案服務的佼佼者,更盼在好夥伴的協助下,完成IPO的最後一哩路。
「台灣是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基礎建設的起點!」當「3兆男」、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喊出這句振奮所有台灣人心的金句時,民間卻出現了另一波的擔憂與質疑:「可台灣的能源夠用嗎?」尤其經濟部長郭智輝更預告為迎接2025到2028年的AI成長爆發期,屆時台灣每年至少增加3%以上的用電量。然而,在不考慮新建電廠的現狀下,98%能源需仰賴進口的台灣,該如何撐起未來AI產業發展所需的工業用電?
事實上透過有效的能源盤點與管理,不但可降低耗損、提高自主性,亦將會是台灣這座能源孤島華麗轉身成為AI之島的有效解方。擁有系統整合(System Integrator, SI)研發能力,輔以通訊、智能兩大成熟技術加持,助攻台廠打「資源戰」的億鴻系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能源管理能力便深受新橋聯合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的青睞。
看好發展:服務外銷力成投資關鍵

「其實公司看重的,正是他們為當時台灣少見擁有國際化服務能力的公司!」給予億鴻系統如此肯定,並決定引入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加強投資策略性服務業實施方案」助其轉型的,是新橋聯合投資處處長蔡世辰。成立於2008年底,新橋聯合是由在美國矽谷工作的3位合夥人回台創設的,主要從事早期階段(Early Stage)投資,80%的投資案在美國與日本,10%到15%在台灣,累計至今超過50件投資案,總投資金額約新台幣15億元。「新橋聯合的創辦人皆出身於半導體業,也因此早期投資標的多與該產業相關,如感測器;爾後隨成員來自不同領域,投資標的也愈趨多元,於是開始跨足網路安全等軟體範疇,近5年則針對醫療器材與ICT產業進行大規模投資。」蔡世辰表示,這兩、三年新橋聯合也關心AI議題,投資如機器人產業,但評估重點仍著力於握有創新技術的公司,尤其又具國際化發展潛力的新創公司,那更是新橋聯合鎖定的重點標的,「我們不僅能成為團對開拓市場時的『富爸爸』,還能引入國際資源,領他們找到一條對的路,甚至打『世界杯』。」
談起與億鴻系統的「相遇」,蔡世辰說,有別於透過創業小聚、媒合會或會展等管道接觸投資標的,「億鴻系統總經理張家豪因為與新橋聯合主要創辦人的夫人曾是國小同學,所以在2012年促成了這件合作案。」對此,張家豪補充:「其實我們的股東結構一直都以自家人為主,而且公司從第一年開始營運就賺錢,老實說並沒有這麼強烈的資金需求,」但考量未來發展,加上當時需有策略型投資人加入,才能透過他們的經驗與人脈,提高技術、擴大市場,甚至達成IPO圓夢(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開發行),「尤其當中還引入了國發基金,這對億鴻系統而言無疑是一種肯定。」
究竟看好億鴻系統的哪些潛力,讓新橋聯合願意一路相挺至今?「億鴻系統從協助電信公司維修2G、3G基地台起家,爾後業務範圍更擴及菲律賓和部分東南亞,特別的是當時他們還接到美國大型國防工業承包商雷神技術公司(Raytheon Company)的基站維運合約,更不用說近5年轉投入最具話題的能源管理領域,這些對看重Early Stage實力與服務外銷能力的新橋聯合而言,正是理想的投資標的。」蔡世辰進一步說明。
能源管理:發展ICT、IOT的意外收益

「億鴻系統成立於2007年,但老實說這並非我的職涯規畫,精確來講,更像是一個被情勢所逼的意外……」關於創業,張家豪娓娓道來。他說自己過去在外商工作,當時總公司決定投入通訊領域,於是他扛下亞洲區的業務推展。部門從一開始的3個人一路發展至近110人,前後花了約4年時間,沒想到美國總公司突然告知為配合策略調整,將停止該項業務發展,這意味部門同事恐面臨被裁員的命運。他先是遵照公司指示,資遣那些當初他找進來一起打拚的同事,接著自己請辭,開始思考自己的職涯。
然而休息期間,不管是朋友、過去的客戶,甚至之前那些因被資遣而與他爆發衝突的同事,都希望他乾脆成立一間新公司,繼續發展那時未完待續的事業。就這樣張家豪從善如流,創立了億鴻系統。「現在公司裡有許多同事都是當初被我資遣的人,所以我們有著很濃厚的革命情感,」張家豪說,正因為團隊的默契與信任感十足,後來成為億鴻系統的發展優勢。「事實上對於新橋聯合而言,投資前DD(Due Diligence,盡職調查)的不只有該公司的財務報表,一個團隊是否具備能挺過大小風險的韌性,才是我們最在乎的。」蔡世辰認為,One Man Show的新創公司很容易在遇到一、兩次逆境後就直接倒下,一個能彼此互補的團隊雖不保證一帆風順,但可以熬過創業期間無法預料的考驗。此外,新橋聯合也會實地訪查新創公司的客戶或是他們的供應商,「這些Reference Check(資歷審核)主要是為了確認這些企業所宣稱的業務範疇或合作案是否屬實。」
於是,第一個5年,億鴻系統積極發展通訊設備維修業務,提供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資訊通訊科技)解決方案,為愛立信(Ericsson)、諾基亞、(Nokia)、華為、中興等國際通訊大廠的技術合作夥伴;第二個5年,Data Center(資料中心)浪潮來襲,億鴻系統憑藉資通訊背景優勢,成功拓展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服務,不但獲得新橋聯合的肯定挹注國發基金,也藉此與國內外大型企業建立更多元的合作關係。「至於億鴻系統第三個5年的開展契機非常特別。某年,我到國外參訪,因為台灣的IoT不論是硬體還是Solution(解決方案)的成績都是全世界有目共睹,所以我獲邀擔任台灣團相關議程的講者,但卻發現當時的歐洲卻都在談碳中和(Carbon Neutral)、碳排放(Carbon Emission),重點是這些都採用IoT Solution,於是回國後,我們便跟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討論相關領域發展的可能性,沒想到雙方一拍即合!」張家豪表示,在工研院的協助下,億鴻系統導入了「能源管理智慧監控平台」(eFOM),同時升級軟體、建置模型,「我們的開放式架構可依客戶需求量身定作,加上原本已具備的物聯網技術優勢,能讓系統精準感測、機器學習,達到『全域最佳化』的節能控制。」接著億鴻系統開始將eFOM應用在不同類型的營業場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台灣中油。」張家豪解釋,中油深知為配合政府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須從綠能開發與節能減碳做起,也因此與億鴻系統合作建置「智慧綠能加油站」,透過智慧型EMS(Energy Management System,能源管理系統)進行電力調節,提供加油站與電動機車充換電需求。
策略投資:不只夥伴更是轉型導師
聊及雙方合作至今的過程,以及期間是否曾產生特殊的「化學變化」,對此蔡世辰說:「其實新橋聯合針對投資方營運的涉入程度頗深,但以億鴻系統來看,因為我們合作的時間點剛好是他們以輕、重電工程技術站穩2G、3G維修市場利基,所以新橋聯合僅在董事會時聽取營運團隊的報告,並持續給予一些建議與反饋。」不過,蔡世辰表示,後來因業務維修業務慢慢下滑,億鴻系統遇到營運轉型問題,雙方便在許多不定期會議上一起討論該怎麼挑選、發展全新的產品或服務,最後終於找到能源管理這項轉型標的。事實上比起單純投入資金便期待有所獲的投資方,新橋聯合的角色更像是領著新創公司找到轉型之路的「導師」(Mentor),「尤其如何把手邊既有資源餵給對創新型公司,透過整合創造加乘效益抑或助攻其延伸發展的可能性,這大概也是新橋聯合跟其他單純財務型創投公司不一樣之處。」蔡世辰補充。

那麼億鴻系統又是如何看待這個合作逾12年的好夥伴?「投資人分為兩種,一種是財務型投資,一種是策略型投資,而新橋聯合就是非常好的策略型投資人。」張家豪進一步說明,因為新橋聯合帶給億鴻系統的不只是財務面向的支援,還會介紹其他潛在性投資人與可扣連合作的產業,共同創造最大利益,「就像有段時間從矽谷返國的投資人對台灣的新創公司抱有期待,新橋聯合的創辦人就會介紹大家認識,其實這個對我們來說都是原本沒有預期但非常感念的收穫。」問及新橋聯合的加入是否曾為公司帶來不一樣的「刺激」?張家豪倒是認為,因為自己出身外商企業,外商對於管理營運皆有一套標準流程,而這些準則會再視不同狀況Localize(在地化),所謂的磨合期對億鴻系統來說很快就能調整妥適,「老實說原本內部管理團隊跟股東因為都是自己人,難免便宜行事,但新橋聯合加入後,由於對被投資方有所期待,也須對國發基金負起監督之責,相關要求較高的情況之下,反而對我們是種正向的助益。」
方案加持:除了獲益還能更有價值

「加強投資策略性服務業實施方案」對張家豪而言,與其說是有了國發基金的背書如虎添翼,不如說是讓億鴻系統反而有了精進自我的契機,「因為想要獲得肯定,得先反思如何才能被肯定,」他建議所有中小企業不妨嘗試申請,「別排斥這樣的合作案,尤其最後成果不僅只獲益,還會讓自己變得愈來愈有價值。」因為當股東結構改變,公司的體質也會隨之產生變化,無論哪個層面,都會有翻倍性的成長,「像是億鴻系統預計2025年第三季『公發』(首次公開發行),所以我們今年全力拚業績,加上台灣現在又有AI話題優勢,只要把這些資源整合,其實很容易打造成一個以能源管理征戰全球的國家隊,若又能讓新橋聯合有個豐碩的回收,我想對雙方來說都是好事一件。」
反觀,從投資方的視角來看「加強投資策略性服務業實施方案」,蔡世辰認為,這對新橋聯合來說也是個蠻好的投資方式,「因為能將國發基金挹注在值得投資的標的上,不但能擴大新橋聯合的影響力,也能為台灣找到別具潛力的新興產業。」不僅如此,此方案更能為被投資方帶來正向的發展,「身為一個早期階段的投資方,我們看過太多失敗的案例,且導致失敗的原因不外乎就是那十幾、二十種,而『加強投資策略性服務業實施方案』有雙方皆須遵守的監管機制,將領著新創團隊朝既定目標建構出一條可行之路。」
對於億鴻系統的未來發展,張家豪期許在計畫案的幫助下,公司能建構出更具代表性且不可或缺的企業價值,領著台灣能源管理產業打國際戰,藉以回饋所有投資人的支持;而蔡世辰則以夥伴身分給予建議:「經營團隊過去多以衝刺業務為第一優先,希望他們下來也能繼續打好經營管理與財務管理的基底,並邀更多不同國籍的有力之士加入,相信億鴻系統將能在這場全球資源戰中闖出亮眼的成績。」